渦流探傷是利用交流電磁線圈在金屬構件表面感應產生的渦流遇到缺陷會產生變化的原理, 來檢測構件缺陷的無損探傷技術。利用電磁感應原理用激磁線圈使導電構件內產生渦電流,借助探測線圈測定渦電流的變化量,從而獲得構件缺陷的有關信息。 渦流探傷是以交流電磁線圈在金屬構件表面感應產生渦流的無損探傷技術。它適用于導電材料,包括鐵磁性和非鐵磁性金屬材料構件的缺陷檢測。由于渦流探傷,在檢測時不要求線圈與構件緊密接觸,也不用在線圈與構件間充滿藕合劑,容易實現檢驗自動化。但渦流探傷僅適用于導電材料,只能檢測表面或近表面層的缺陷,不便使用于形狀復雜的構件.在火力發電廠中主要應用于檢測凝汽器管、汽輪機葉片、汽輪機轉子中心孔和焊縫等。
渦流探傷特點:
1、對于金屬管、棒、線材的檢測,不需要接觸,也無需要耦合介質。所以檢測速度高,易于實現自動化檢測,特別適合在線普檢。
2、對于表面缺陷的探測靈敏度很高,且在一定范圍內具有良好的線性指示,可對大小不同缺陷進行評價,所以可以用作質量管理與控制。
3、影響渦流的因素很多,如裂紋、材質、尺寸、形狀及電導率和磁導率等。采用特定脾電路進行處理,可篩選出某一因素而抑制其他因素,由此有可能對上述某單獨影響因素進行有效的檢測。
4、由于檢查時不需接觸工件又不用耦合介質,所以可進行高溫下的檢測。由于探頭可伸入到遠處作業,所以可對工件的狹窄區域及深孔壁(包括管壁)等進行檢測。
5、由于采用電信號顯示,所以可存儲、再現及進行數據比較和處理。
6、渦流探傷的對象必須是導電材料,且由于電磁感應的原因,只適用于檢測金屬表面缺陷,不適用檢測金屬材料深層的內部缺陷。
7、金屬表面感應的渦流的滲透深度隨頻率而異,激勵頻率高時金屬表面渦流密度大,隨著激勵頻率的降低,渦流滲透深度增加,但表面渦流密度下降,所以探傷深度與表面傷檢測靈敏度是相互矛盾的,很難兩全。當對一種材料進行渦流探傷時,須要根據材質、表面狀態、檢測標準作綜合考慮,然后再確定無損檢測方案與技術參數。
8、采用穿過式線圈進行渦流探傷時,線圈覆蓋的是管、棒或線材上一段長度的圓周,獲得的信息是整個圓環上影響因素的累積結果,對缺陷所處圓周上的具體位置無法判定。
9、旋轉探頭式渦流探傷方法可準確探出缺陷位置,靈敏度和分辨率也很高,但檢測區域狹小,在檢驗材料需作全面掃查時,檢驗速度較慢。
10、渦流探傷至今還是處于當量比較檢測階段,對缺陷做出準確的定性定量判斷尚待開發。
渦流探傷技術的發展狀況:
渦流探傷技術是常規無損探傷技術之一,現在多頻渦流、脈沖渦流及低頻渦流等探傷方法已得到成功應用。我國從60年代中期開始研究此項技術,70年代中期發展較快,到80年代已能研制成套的渦流探傷儀器設備,并制定了探傷標準。目前,我國渦流探傷技術已應用于冶金、機械、航空、航天、電力、化工、軍用及民用各個部門,其作用與應用范圍日趨擴大。